太后頓了頓,不知道該如何去和自己的這個大兒子說話。
這娘倆爭吵了快半輩子了,兩個人都快是要入土的年紀了。
太后如何不愛皇上呢?
皇上可是太后的第一個兒子,也是她第一個孩子呀。
若是沒有皇上,她也不可能會有現在。
“皇上真是說笑了,哀家何時就怨過你,恨過你呢?哀家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母親罷了。一個失去過孩子的母親。”
皇上抱着懷裏的小墩子,太后看着兩個人,她心裏想着的是這小墩子其實長得並不像安郡王小時候,長得倒是挺像皇上小時候的。其實到了行宮之後,她還有一些想念皇宮。
雖然在宮中沒聽就是喝茶聽曲也沒有人來陪自己,確實有一些寂寞,但總歸還有點兒人氣。
到了行宮來,除了她自己,其他人都是奴才,就她一個主子。
沒有人願意和她說什麼真心話,也沒有人願意聽她心裏的話。
所以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糾結什麼。
跟兒子關係不好這事兒,她這輩子總該解決了吧。
不能將這東西一直帶到墳墓裏去吧。
“母親,兒子不知道你當時失去弟弟的時候得了氣鬱症。兒子當時只是不理解,你既然已經成了父皇的妃子,也能夠有資格撫養我了。爲什麼不將我要回去,而是眼睜睜的放任我到皇子府,我現在明白了,是因爲你當時生病了,你沒有辦法再照顧我。不是你不想對不對?”
其實太后早就已經忘記當時的事了,因爲她當時剛剛生產完,又失去了兒子,得了抑鬱症,整個人變得渾渾噩噩的,若不是當時的人幫助他走出了困境,他也不可能有現在這樣的地位。
那氣鬱症會讓人的記憶錯亂,時不時的暴躁也會讓自己的孩子甚至其他人都受到傷害。
她就像一個刺蝟一樣,本能的將尖尖的刺,豎給別人,不管是親人還是朋友,都會被她的刺所扎的。
“你是我兒子,我當然不會怪罪你,我們是母子,親生的。怎麼會有隔夜仇呢?我們太像了,都太固執,都覺得自己沒有錯,所以纔會這樣。導致咱們漸行漸遠,其實說開了一點事都沒有,對不對?”
“是啊,我們說開了之後,及時發現之前的種種都沒有那麼艱難,只要我們放下過去,讓他隨着過往雲煙消散了。”
太后和皇上聊了很久,他們二人終究是放下了心結。
“母后,兒子想着今日邀請安郡王一家和咱們一家一同喫個飯,都是一家人,又是朕的親弟弟,朕這麼多年讓你們母子不能相見,也是因爲朕太過小氣了。”
太后其實覺得皇帝沒錯,她也曾當過別人的兒女,自己若是捨不得父母的重視,也會受傷,也會十分難過,甚至會仇視自己的弟弟妹妹。
在自己受到不公的待遇時,她就曾暗暗發誓若是有了孩子一定一碗水端平。
可惜,她失敗了。
她也不知道爲什麼,竟然成爲了自己最討厭的人。
她也愧對這大兒子許多年,希望在這剩餘不多的,這幾年中能彌補母子二人缺失的這種感情。
“母親,那我就吩咐下人去準備膳食了,今日我們一家人好好聚一聚。”
安郡王收到請帖的時候,甚至有一些奇怪,這皇上平白無故的竟然邀請自己喫飯,還帶上一家老小,不能是又想起多年前的那些事情,要治他的罪吧。
“郡王,這可如何是好?皇上讓您現在就去,可是發現了咱們家做的那些事兒,若是真的讓皇上發現了,那咱們家豈不是又要面臨砍頭了?”
“別慌,別慌,萬一只是皇帝想要和咱們家搞好關係,討好我母親呢?”
安俊王妃嘆了一口氣,心裏想着皇帝邀請自己去喫飯,一定是一直都苦於沒有辦法該如何討好自己的母親。
若是這次叫他們去喫飯,只是討好太后的話,那就相安無事。
安郡王這幾年的日子過得也算是風生水起,也是因爲皇帝有縱容的原因,他家在皇陵一帶也確實可以算是稱霸一方了。
安郡王一家收拾妥當,匆匆忙忙在自己帶來的東西里面挑了幾件禮物,包好了拿着,去了皇帝的別院。
皇帝早就已經將自己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和兒媳早早的叫到了身邊,並且囑咐他們一會兒見到安郡王的兒子們,千萬要拿出自己的士氣,不要被人看不起。
“父皇,不就是和叔叔喫頓飯嘛,至於要這麼攀比嗎?”
慕成冶欠欠的說完了這句話就看見自己父皇那這一把客有紅藍瑪瑙的短刃。
“父皇,兒臣開玩笑的,您千萬別衝動了,這東西還是收起來比較好。”
“朕還沒有說你們呢,你瞅瞅你們一個個的在外面也算是風流倜儻,咋就一點沒學到朕呢!看看人家的小孫子都有了,你們呢還天天就知道喫喝玩樂。”
皇帝看着自己這幾個不成器的兒子罵完了一頓,心情也舒暢了不少。
太后帶着她的小重孫也落了座,皇上非常殷勤的給太后拿了,她最喜歡喫的櫻桃。
“母后年嚐嚐這櫻桃。是前些日子剛從別的地方進貢上來的個又大色澤又豔麗,兒子知道你喜歡喫這個就都拿來了。”
皇上還特地讓御膳房做了櫻桃烙,也給太后端上來了。
方清他們原本是計劃在院子裏喫烤串的,沒想到就被皇帝給叫過來喫家宴了。
佐鷹都已經快到他們院子裏了,沒辦法,只能帶着一起來喫飯了。
沒一會兒安郡王他們一家子嗚嗚泱泱幾十號人也來了。
因爲人多,長輩們做一桌,其他的分兩桌坐着。
皇上和太后也沒什麼可說的,就讓大家舉杯,今日是一個比較倉促的家宴,大家隨意喫,隨便喝。
方清看着這一桌子菜有不少都是太后喜歡喫的,看來皇上爲了討好太后,也是下了不少功。
在他們這一桌子上坐着的是安郡王的大兒子,那小公子也是他所出。
“成王殿下,我在這兒敬您一杯,今日能在這宴會上看見您,真是我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