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珠氣呼呼的將太子甩到一邊去,自己則是去關心自己哥哥了。
“兄長你是不知道,你這麼些年被貶到外面去,我們家裏人可是擔心你呀,你又不讓我們去看你自己又不願意回京,你這是何苦呀?害得我們擔心受怕的美美,我想到這事兒都恨不得弄死那個姓慕的。”
胡大郎看着自己妹妹拍了拍她有些粗糙的手,小咪咪的講道。
“我的好妹妹呀,你是以後要做太子妃,做皇后的人,這旨意都已經下來了,可千萬不要再生別的事情了啊。咱好好的就最好咱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太子殿下對你我二人都不薄,所以別再想那些有的沒的事情了啊,當時太子殿下不是不想保我,是我自作主張讓太子殿下不要爲我求情。我這次去了下面確實是發現了不少的問題,這次回來剛好可以並告太子殿下和,皇上,到時候也算是爲咱們胡國公府雪恥了。”
胡金珠還是有一些不相信的,他沒想到太子居然幫了自己哥哥這麼多,那這麼多年的生氣,那豈不是都是錯付了,他實在是不想多說些什麼了,只得讓自己哥哥先出去,他自己在和太子要說會兒話。
胡大郎自然之道,現在應該將這些事留給小兩口的,他就先出去了。
回來自己的帳子裏休息,正想想該寫一篇什麼樣的奏摺呈給皇帝自己是否還能做回京官,而並不是被髮配到那些偏遠的地方。
這次那偏遠地方實則非常艱苦,他去了有好多的惡霸,甚至看着他這副樣子對他十分垂涎,竟想要將他納爲男寵。
他雖然知道現在這民風已然開放了不少,有許多貴族家裏都有些許男寵,可是自己是當地的知府,沒想到那些人竟癡狂至此,向那知府爲自己的男寵。
實在荒唐,實在可笑。
他從未將這些事情告訴我太子和慕墨琛,這些事情實在是令人驚世駭俗。
若是告訴他們的話,說不定太子可能會直接去央求皇帝讓自己回京。
可是如果若讓他們回京的話,那可不就是把那些要調查的事情全都拋棄了嘛,所有的一切全都全功盡棄了。
胡大郎洋洋灑灑寫下了萬字奏摺,只等着皇帝回京就將這奏摺奉上,將他在任上這麼些年的所見所聞以及這次的評判都做了一個總結,洋洋灑灑這一萬字都是自己這幾年勞心勞苦所體會出來的。
皇帝他們緊趕慢趕,可算是回了京城。
喬幫主的兒子在皇帝他們已經啓程之後才知道方青也跟着他們一同回了京城。
他看了一眼自己危在旦夕的老爹,只能安排了車馬跟了上去,急急忙忙的跟在他們後面,生怕自己老爹因爲自己救治不當而魂歸西去呀。
喬幫主的兒子看着自己老爹這麼弱不驚風的樣子,實在是心疼的我自己老爹英雄一般的人物竟然被那方仙人謀害致死。
看來那方仙人根本就不是什麼正義之徒,只不過是一些打着正義之輩的蛇屬罷了,他纔不要再和這一羣害羣之馬蛇鼠一窩。
現在丐幫幫主病危,作爲丐幫幫主的兒子,他順勢成爲了下一任幫主,接管了幫裏的各個事宜。
他才發現原來那些所謂清流的門派竟然都是一些強盜,這樣的強盜實在是讓人恐懼時也實在是讓人害怕。
他實在也不想再和那些人繼續交流下去了,就吩咐周邊的人,再也不要和他們有任何的交談。
雖然那些人根本就看不上喬幫主的兒子,但是他們看着喬幫主的面子依然是服從了這個命令和那些主流的門派確實減少了一些的聯繫,那些必要的聯繫還是少不了的。
皇帝終於趕了兩天兩夜的車馬趕到了京城,回到了宮裏,剛剛坐穩龍椅,就看這福公公乘上來的戰損報告,竟然有這麼多忠君愛國的大臣在判決入城之前就輸死抵抗,抵抗不過的就直接自縊了。
皇帝激動的熱淚盈眶,將這些字意的大臣和被判決殺掉的大臣全部嘉獎厚葬,甚至有一些弓骨都被葬入了皇陵。
這其中就有兵部侍郎。
皇帝處理完了這些事情,休息了一會兒,沒多大酒,就又開始新的一天了。
時隔多日,塵封已久的大殿終於是又被開啓了,那些鮮血狠狠的印記都已經被沖刷乾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修飾的大店。
那些大臣井然有序的上了大殿,大殿上一舊是那麼輝煌。
可是有些大臣看大店就想起了叛軍闖進的時候,鮮血次了滿地。
以前還說話的同僚應聲倒地,那些有骨氣的人都紛紛撞死在了石柱上,絕對不投降叛軍。
那些個有勇有謀的人倒是明哲保身,關閉府門那些叛軍也進不去。
因爲人家有武藝高超的僕人護身,可是像他們這些沒有錢的文官,也就只能哆哆嗦嗦的在任上面任由那些叛軍欺壓。
這些沒有權勢的文官也就只敢在任上,就連說話聲音大了一點兒,都怕那些叛軍老了要將他們的手指頭甚至腦袋砍下來。
好在大齊國的戰神慕墨琛,又再次出場了,他這一次真的實在是給力,不過三日就直接將京城給收復回來了,雖然那兩日他們總是提心吊膽,但是在得知糧食被燒乾淨之後,他們的心就放在肚子裏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看着這些大臣,那些保皇黨幾乎全部全軍覆沒,大部分人都沒有活下來。他十分傷心,直接讓福公公開始念聖旨。
那些英勇就義的保皇黨大臣全部被後葬,甚至有幾位都被葬入了皇陵,而且子孫後代也得了不少的好處。
那些沒權沒勢的文官實在是恨極了,當時自己怎麼就不英勇一把,這樣還能給後代換來一些好的去處,現在想想也沒有任何的補救辦法了,只能勤勤懇懇的幹活,多多爲皇帝和國家獻策,這纔是好道理。
皇帝自然是不忘記加獎,自己的兒子和參與此次平亂的外戚,有不少都賞了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