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夫一聽就連方清都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更何況這富人不僅僅是要鏟子,他的胃部還有一個很大的腫塊,並且這種塊兒裏面全都是水,還有將胃裏的腫塊和水全部抽乾纔可以。
“這些日子想想這富人在天,先保住性命,爭取讓孩子在肚子裏多待一起時間。
明日就是父皇的萬盛宴了,千萬不能出岔子,禮部的官員們已經又將那東西全部都又對了一遍,我看過了,沒什麼太大問題。”
方清非常平穩穩重,安排着下面的事情。這孩子他只能粗略估算,大概現在也就只有六個月大,若是強行剖宮的話,現在的醫術,搶救婦人都來不及呢,更別提這肚子裏的孩子了。
他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是自私的,每個孩子其實都是在母親的肚子裏面吸取母親的營養。
孩子也不希望自己沒有出生就離開這個世界,他會拼命的和母親身體裏的東西聯合在一起,去對抗那未知的東西,去守護自己,也守護母親。
方清說出幾位中藥的名字,現在沒有辦法了,哪怕中藥會傷及孩子,哪怕孩子有可能生之後會變成傻子。
他們也要搏一搏。
慕文廷有一些不理解他們的做法,這個婦人只不過是平常的百姓而已,爲什麼方清和李大夫卻依舊有拼了命的救她?
難不成這婦人握着兩個人的把柄,還是這婦人其實是隱形的貴族,還是……
方清不想再對着慕墨琛去說什麼衆生平等的話語。
“只要是個人,就會得病。誰都有困難的時候,救下一個得病的人,我就很開心。只要我盡力了,也算給我自己祈福了。若是沒把人救回來,我就在後山上挖個坑把她給埋了,給她燒一推黃紙,讓她下輩子投個好胎,千萬別像這輩子一樣這麼艱苦了。”
慕文廷沒想到方清,竟然是這樣的法。
這想法如此純真,並且心繫天下百姓,真是百姓之福啊!
“我大齊國能有王妃這樣的神醫,真是百姓之福。”
方清也實在是看白鶴醫館不爽很久了,白鶴醫館爲了和他們搶生意,便瘋狂的壓價。
將那些草藥和製成的藥丸價格壓到比三清醫館的售價低三成。
她總覺得那麼賣這麼低的價格,那些草藥估計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她現在都懷疑那草藥都是從草藥販子那裏批來的陳年舊物了,估計那些草藥都已經發爛發臭了,也不知道是用的什麼技術將這些醜事兒都掩蓋住了。
如果這是真的話,他們竟然還敢賣給百姓們。
她實在是想不通,這醫館根本就不掙錢,他們一管也治不了幾個病人,大部分都是去他們醫館買藥的。
許多病人上白鶴醫館買藥,他賣的便宜。
這就說的通了,他怎麼能不掙錢呢?
難不成那丞相家的三公子還能倒貼這家醫館嗎?
“太子殿下,我只求您可以約束丞相的三公子,那白鶴醫館實在是作惡多端,這是我最近蒐集的一些證據。他們將享通鏢局的鏢師們治的得不成人樣了,還好最後我和李大夫安大夫妙手回春。
還有就是前些日子他們施粥,因爲看管不當,讓一個青年從此魂歸西去。還有就是今日將沒錢的百姓趕了出來,這實在不是一個正經醫館所能幹的事情,我們是醫館,又不是當鋪,你救一下又能怎麼樣?就當給自己積德了唄,雖然我知道我這是道德綁架,可是行醫者確實應該有仁心二字纔對。”
慕文廷沒有想到方清要讓自己去摻和丞相家的事情,丞相一直都是保守派的人,他和成王都是改革派的人。
兩個派別本身就總是不對付,這要是讓那羣老臣知道自己和丞相待在一起說話,那可還了得。
不過他們倒是有想法將丞相拐到改革派這裏,這丞相可是大齊國第一油條,沒人比他更懂得大齊國朝廷上的事情了。
“王妃,你既然開口了,孤自然去會走一遭的,不過這事還是不要驚動父皇,若是父皇知道了此事,一定會重重責罰丞相三公子的。”
赤神倒是沒有興趣去理會他們這些事情,她進來之後便看見白禹在那邊,正在給那婦人磨救命的藥。
“白禹,你還記得我嗎?我是南剎國的赤神,這次我來大齊國其實也是有私心的,我想來見你一面。”
“嗯。”
“我記得你懂些蠱術,好像醫術還很不錯,你能教教我嗎?”
“您說笑了,您在南剎國蠱術和醫術都非常厲害,我只不過是一個跟在王妃身邊的醫童罷了。”
赤古察覺到了這邊的動靜,默默的在一邊觀察着赤神和白禹兩個人之間的微妙情愫。
他細細的聽着他們的話,生怕漏掉了一個詞,就耽誤了自己妹妹這一生。
他怎麼着也算是過來人了,情竇初開之時自然也喜歡過姑娘
他看着白禹,這模樣生的到還清秀,總感覺這白禹一點都不喜歡自己妹妹,但是自己妹妹倒是春心萌動了。
慕墨琛的小廝買好了飯菜,拎着食盒回來了。
“太子殿下,飯菜都已經買回來了,您特意吩咐的螺螄粉和富貴圓蹄都買到了,您看是在哪兒喫飯?”
慕文廷正在糾結該如何向丞相去說這事,就聽見小廝在外面的聲音,立馬就出去,白禹也已經將那草藥都磨成了藥粉。
剩下的事情就讓其他的醫童去做了,大傢伙上了樓上去喫飯。
慕文廷思來想去,總歸是想到好辦法,既能讓丞相去懲治自己的兒子,又能順順利利的讓方清也滿意。
“弟媳,你放心吧,這事兒孤肯定會辦妥的,畢竟這也算是心繫百姓了,這醫館就應該治病救人,而不應該把沒有錢的百姓趕出去,那不就是把他們往閻王爺身邊推嗎?”
方清思來想去也確實是讓太子去說是最好的,若是別人去說的話也會落了丞相的面子。
“前些日子兵部侍郎的妻子來找過我,王爺你可曾聽說過兵部侍郎一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