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安國公府中因着年前的事顏面盡失,凌老國公連年夜飯都懶得準備,只在自己院中隨便對付幾口,便回房休息。
凌老夫人生怕凌老國公氣惱於她,早在年夜飯之前便聲稱自己身子不爽利,即使是在大年之夜也只用了些清粥小菜便在佛堂裏唸經。
倒也不是凌老夫人十分有自知之明,而是在餘氏的身世被暴出來之後,凌老夫人特意以自己嫡長公主的名義修書送信給東方侯爺,還妄想着神侯府能看在天應帝和先帝的面子上幫她仗勢。
結果,東方侯爺根本就不理會凌老夫人,東方夫人也以自己勞累過度難以起身爲由不管凌老夫人的事,凌老夫人雖然將東方侯爺和東方夫人罵了無數遍,卻也於事無補。
看清楚現狀的凌老夫人也只能裝病躲到佛堂,她可是天應帝嫡女,當朝的長公主,又跟了凌老國公幾十年,再不濟也不可能被凌老國公嫌棄至死。
當然,對於自己曾經最喜愛的女兒餘氏和外孫凌其江,她是再沒有心思管了。
餘氏原本還讓身邊的人給凌千妙和老夫人送信,被禁足的她最最放心不下的便是兒子凌其江,但苦於手頭再無銀錢。
但老夫人本就自顧不暇,又想着留些體己過好下半輩子,便沒有理會。
凌千妙那邊不僅沒有理會她,還直接修書一封給凌老國公,以自己毫不知道母親的情況爲由,訴說自己在神侯府中的苦難日子,自生下四個女兒之後便很不受待見,現在得知自己不過是安國公府的外孫記後便直接降爲妾,孩子也沒放在自己身邊養。
最後又特意提及,自己的日子本就艱難,而母親餘氏還不斷讓她拿銀子貼補哥哥凌其江,惹得神侯府上下更看不起她,丟人都丟到神侯府了。
凌老國公大怒,當即將餘氏院中的所有奴僕換掉,還直言告訴餘氏再敢送信出去便打斷她的腿。
餘氏再不敢有任何動作,現今之計,她想的唯一事便是如何保着自己和兒子的命。
至於凌其江,更是不用說,自身世被暴之後,他無時無刻不在想着如何讓凌老國公接受自己,奈何每每見到凌老國公如此有威懾力,他又嚇得縮着頭不敢吭聲。
反正現在還在安國公府中待着,禁足便禁足了,有喫有喝,還有美妾品香天天陪着,日子也就這麼過算了。
大房之中,凌權柏幾次前去見老父親無果之後,也回到書房,正醞釀着一件大事……
元氏進門便看到凌權柏正一個人坐着,屋內沒有開燈,凌權柏的臉卻是比黑衣還要黑。
元氏明白凌權柏的心思,這麼多年,她一直陪在他的身邊默默付出,從未有過怨言。
“夫君,今夜的雪有些大,不如早些歇息。”
凌權柏的眼中頓時閃過一絲陰毒,“大過年的都不想讓我舒坦,老頭子實在太不講情面,早知道我當年就不應該讓他好好待在府中,讓他還有醒來的機會。”
“夫君,”元氏連忙看了眼窗外,提醒道:“小心隔牆有耳。”
“如此也算好的,沒有了二房,現在安國公府便只能是我們大房的。”
凌權柏點了點頭,覺得現在的結局便也還算好的。
“是我之前太過心急,這才惹惱的攝政親王。”
元氏上前安慰道:“攝政親王剛正不阿,也不是個小心眼兒的人,而且,夫君一心公正無私,也是急於想找到放印子錢之人才會得罪攝政親王。
“現在因着此事把太后娘娘得罪了,相信攝政親王也看在眼中,想來也不會怪罪夫君的。
“再不濟,還有凌千茵那個攝政王妃,她跟我們妗兒關係不錯,上次還從榮王府中救了妗兒。
“年節已至,我們可以妗兒的名義送份厚禮到城王府,一來增進姐妹二人的情誼,二來也可讓攝政親王知曉,我們無意與他爲敵。”
“夫人所言極是。”
凌權柏滿意的看着元氏一眼,這個正妻總是能在他迷茫的時候幫扶一把。
當年,他在安國公府中過得並不如意,京城之中的人事也太過複雜,沒有凌老國公和凌老夫人的幫扶,他只不過是個京城之中名不見經傳的小主薄,平日裏上朝都沒他的份。
也是元氏提醒他,安國公府中有二房和三房在,他們大房很難在京中立足。
當時的三房凌健柏雖不得凌老國公和老夫人看重,可他科考中舉,後又身在翰林院中,頗有學識,自己闖下一片天地,先帝對他更是讚不絕口。
二房更是不用說,有老夫人的處處維護,就算他凌松柏就是個庸碌之輩,也依舊能入朝爲官,且不少人奉承着。
偏偏他這個大房長子過得很不盡如人意,元氏的提醒讓他豁然開朗,一則可以離開京城發展自己的勢力,京城之中世家衆多,他這個不受寵的安國公府嫡長子也只是說得好聽罷了。
但離開京城便不一樣了,外面的官員聽聞他是安國公府嫡長子,兩個弟弟還在京中任職,個個上趕着來巴結,生怕來晚了沒巴結上。
二則,凌權柏也可落得個好名聲,不跟兩個弟弟爭功名,自請離京爲官,爲國進忠,這份氣魄和謙讓當時可是在權貴世家公子口中傳爲一段佳話。
大房有今日的權貴可是有元氏一半的功勞,所以這也是凌權柏明明不喜歡元氏,還處處聽從於她的主要原因。
當然,柳氏日日在凌權柏耳邊唸叨的事,他也是放在心中的。
“妗兒年紀也不小了,也是到了該議親的年紀。”
元氏自然看出凌權柏的心思,當即詢問道:“夫君可是已經有合適的人選了?”
“嗯,”
凌權柏當即說道:“神侯府的小侯爺現在並無正室,現在凌千妙也已經降爲妾,她生的也只是四個姑娘,不如讓妗兒進神侯府中,只要生下嫡長孫,便可得到東方侯爺和東方夫人的青睞,而且嬌兒也在那裏,她們姐妹二人也可有個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