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鄒家

發佈時間: 2025-04-07 15:24:37
A+ A- 關燈 聽書

張成撓了撓頭,不明所以道:“不清楚,下去打聽一下。”

將騾車停在原地,“茶兒,麻煩你照看一下燕子。”

茶兒點點頭,“嗯。”

不多時張成小跑着回來,拉着騾車朝側門走去。

茶兒見此,好奇的問道:“張大哥,發生了何事?”

小腦袋瓜裏千迴百轉,這張燈結綵的,難不成是慶祝老爺考中舉人?不過門前的石獅子上去掛着紅綢,門上貼着雙喜,看着像成親,不過府上並無適齡姑娘,想不通。

“哦,是姑奶奶成親。”

“姑奶奶成親?嫁給誰?”茶兒驚詫不已。

對宋倩如的事,身爲下人知道的也不多,只是沒想到她們回來,會碰到她成親。

張成如實回答,“老太爺身邊的紅人,仇管事。”

“是他,那個高高壯壯的黑臉管事,可真命好。”茶兒感慨道。

在茶兒的印象裏,只記得他常常黑着一張臉,三十好幾卻未成親,不想如今一步到位,成了老爺的姐夫。

回府後,喊來小廝,將帶回來的織布機擡到蘭香院。

宋士誠聽說他們回來,找藉口從宴席上離開,來見幾人一面,最主要的接手織布機。

兒媳織造坊能不能成功,最關鍵的一步。

張成扶着病懨懨的鄭燕子和茶兒,站在蘭香院正廳,瞧見宋士誠進來,立即福身行禮,“見過老太爺。”

宋士誠目光一掃,在鄭燕子身上停頓一瞬,招呼道:“坐下說。”

“謝謝老太爺。”張成道過謝後,扶着鄭燕子坐下。

自己則和茶兒站在下首,聽候問詢。

宋士誠看着箱子裏的木塊,問出心中疑惑,“這就是織布機嗎?”

張成從懷裏拿出一個布包,上前兩步遞給宋士誠,退後兩步躬身道:“回老太爺,是的,這是拆解時,夫人畫的步驟圖,按這個順序安裝,便可。”

宋士誠接過布包,打開看了看,只見上面畫着形狀各異的塊狀物,旁邊寫着功用,一目瞭然。

將東西收好,宋士誠臉上露出真切的笑,“你們辛苦了,下去洗漱用膳,其它事明個兒再說,織造之事記得保密。”

三人行禮退下,“是,謝老太爺體恤。”

宋士誠拿起紙張,重新看了一遍,兒媳心思靈巧,宋家這是撿到寶了,只要淮兒考中進士,有兒媳從旁協助,宋家傳承百年,肯定不成問題。

百年後,下去面對列祖列宗時,他都能挺直腰桿,說一句,宋家在他手上走向昌盛。

將東西放好,哼着小調朝宴會廳而去,能明顯感覺他的好心情,衆人只當他是嫁女兒,給高興的。

熱鬧散盡,已是下半晌,尤氏靠坐在美人榻上,詩畫和另一個小丫鬟,正在幫她捶腿。

宋士誠進屋,就瞧見這副場景,挑了挑眉,“累壞了吧,進屋歇會。”

尤氏瞥了他一眼,抱怨道:“最近不怎麼動彈,感覺腿肚子有點兒酸。”

宋士誠想起寶貝孫兒,唸叨着,“一天沒見孩子們,不知道有沒有哭鬧。”

提到寶貝孫孫,尤氏立刻來了精神,笑道:“方纔去看了,在清風院睡下啦,待會睡醒再過來。”

白白嫩嫩的小孫孫,今天受委屈了,府里人多,要不是怕被人順手牽走,也不會將人安頓在清風院。

宋士誠誇道:“那就好,孩子們懂事的讓人心疼。”

“淮兒和英娘品性不錯,生的孩子當然差不到哪裏去。”

宋士誠知道她愛聽什麼,立刻附和,“是是是,夫人有眼光。”

尤氏瞪了他一眼,算他有眼力見兒。

與此同時,距離七裏鎮千里之外的平陽府鄒家。

老管家拿着一塊玉佩,腳步匆匆朝正院走去。

人未到聲先到,“老太爺、老夫人,有五爺的消息。”

鄒知節和孫氏午覺醒來,還處於迷糊中,被老管家這句話,驚得從椅子上跳起來。

兩人異口同聲問:“老五在哪兒?”

老管家將玉佩遞給兩人,激動道:“在這兒,五爺貼身佩戴的玉佩,在當鋪裏出現,只要尋着這條線,肯定能找到五爺。”

自從五爺丟失,鄒家舉全族之力尋找,這麼多年過去,總算有了確切的消息,之前都是些虛假的,這可回不一樣,他有預感,這次一定能尋到五爺。

鄒知節接過玉佩,顫抖着手將玉佩對着光亮處,瞧見裏面那個景字,眼眸一亮,抖着脣激動道:“是我兒的玉佩,林管家,快讓人去打聽,一定要將這塊玉佩的來歷打聽清楚。”

孫氏聞言,身子晃了晃,差點暈厥過去,快三十年了,終於有兒子確切的消息。

年僅八歲的兒子在花朝節走丟,差點要了她的老命,這些年若非抱着一絲希望,她早就承受不住,跟着一起去。

丫鬟們眼疾手快接住孫氏,鄒知節聽到動靜,立刻吩咐,“快去請大夫。”

“是。”小丫鬟立刻朝前院跑去。

因着老夫人的身體,府上住着一位大夫,今天恰好在家,生怕主子出事,小丫鬟跑得飛快。

鄒知節將人扶到榻上,握着她的手,寬慰道:“夫人,有兒子的消息,你可得撐住。”

孫氏深吸一口氣伸出顫顫巍巍的手,艱難的吐出兩個字,“玉佩。”

鄒知節將玉佩放入她手中,孫氏將玉佩貼在臉上,真切的感受玉佩的存在,淚水如同斷了線的珍珠,從眼角滑落。

從無聲落淚到嚎啕大哭,她的小兒子,聰明伶俐的兒子,自八歲起再無半點音訊,是死是活都不知道,而今終於有了他的消息。

鄒知節拍了拍她的肩膀,是他無能,沒有保護好孩子,讓他下落不明。

大夫進來,瞧見此情景,已然見怪不怪,鄒家老夫人,時不時就會痛哭一場,若非有名貴藥材吊着,身子早就敗了。

熟練的把脈,“老夫人這是情緒起伏過大,引起的暈眩,休息一下就好。”

鄒知節客氣道:“那就好,麻煩王大夫了。”

王大夫如同往常一樣勸說:“無礙,大喜大悲易傷身,老夫人注意些。”

“好。”

大夫走後,孫氏掙扎着從榻上起來,說的第一句話是,“我要去找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