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松柏還在餘嫣兒在凌其江那裏受委屈的時候,特意出面開導勸解,對於餘嫣兒腹中的孩子更是噓寒問暖,這讓餘嫣兒感覺到異常的溫暖,一時間也沉迷其中。
公公凌松柏雖然官職不高,可已經身在其位,雖沒什麼實權,可大小是個官員,喫皇家奉?的。
而且凌松柏極喜歡讀書,爲人看着也風趣,比整日裏只知道花天酒地的凌其江可要靠譜多了。
還有,接觸過他們父子兩個人的餘嫣兒也會時不時的在心裏暗暗比較。
相比之下,餘嫣兒覺得公公凌松柏在房事上可比凌其江厲害多了,難怪公公的院中會有如此多的通房妾室,還是安國公府三個房院之中唯一一個有庶子的院子。
再見凌其江對自己不冷不熱的態度,餘嫣兒甚是惱火,想起出嫁前夕,當時表哥和姑母爲了餘家出銀子資助表哥捐官,相方設法的娶她進門,表哥還當着餘家所有人的面承諾說要永永遠遠的對她好。
可結果呢,就因爲她肚子裏懷着的是公公凌松柏的庶子,便被表哥嫌棄,寧願日日跟着品香那個踐人在一起,也不願意來陪她一小會兒。
早知道,當時就應該狠狠心,跟姑父凌松柏在一起,也好過跟着無能無用的凌其江被姐妹們恥笑。
現在,凌其江入不了戶部爲官,餘嫣兒竟然還鬆了口氣,如此一來,她便不用再日日看着凌其江的臉色了。
於是,餘嫣兒不僅處處責罵嘲諷凌其江,平日裏也更加肆無忌憚的打壓餘氏,想要名義上佔着安國公府二房少夫人的位置,而內地裏再跟自己的公公凌松柏暗通款曲。
惹得餘氏氣惱非常,本以爲家醜不可外揚,當時餘嫣兒跟凌松柏犯下大錯,她爲了餘家能多出銀子,只能讓自己的兒子凌其江扛下所有,沒曾想,到頭來,餘嫣兒非但要把持着自己的兒子,還暗地裏跟凌松柏來往甚密,想要將這父子二人的身心全都綁在她一個人的身上。
是可忍,她餘氏可忍不了。
纔開始,餘氏和餘嫣兒雖表面上維繫着姑侄關係,暗地裏則鬥得不可開交。
結果,拼了命的餘嫣兒拿出不少銀錢,下重金將院中下人全都收買了,還揚言,只要願意爲自己幹活,便大大有賞,銀子她有的是。
那些委身在府中的幹活之人,有一部分是簽了賣身契的,便一直是主子的人,換句話講,只要安國公府不倒,他們也算一輩子衣食無憂,他們要不要銀子,關係也不大。
還有一大部分便是前來王府做活的,他們全都是爲了多掙些銀子,方纔來大戶人家做活。
經餘嫣兒如此告知,安國公府後宅,還有不少前院之人,全都爭着搶着要爲餘嫣兒辦事,更有甚者爲了爭餘嫣兒交代之事打的頭破血流的。
安國公府二房更是被餘嫣兒給霸佔着,餘氏整日裏看着餘嫣兒吆五喝六的本就十分不是滋味,奈何餘氏纔剛跟老夫人說,老夫人便讓她不要理會此事。
因爲,凌松柏已經用自己的真實身世反要挾凌老夫人,凌老夫人產女拋棄,還霸佔別人之子居爲己有,這會讓她在整個京城之人面前擡不起頭來。
餘氏和老夫人甚是惱怒,之前凌松柏知曉自己身世之時,雖然震驚,可爲了可享富貴榮耀,凌松柏寧願忍氣吞聲,處處聽從他們的吩咐。
而原本以爲自己要一輩子活得憋屈的凌松柏卻在餘嫣兒身上看到了轉機。
因爲凌其江對餘嫣兒處處冷淡,餘嫣兒有事無事便喜歡跑到凌松柏的書房裏求安慰,這讓凌松柏甚是欣喜。
要知道他們二人的第一次便是在書房之中。
而餘嫣兒的哭訴正好讓凌松柏清楚的明白,這個餘嫣兒還不是普通的婦人,而是財力雄厚的餘家心家之女。
特意給她出主意,讓餘嫣兒用銀錢收買府中下人,誰知餘嫣兒一擲千金,讓凌松柏甚是驚訝。
同樣是餘家的女兒,餘嫣兒的嫁妝可足足是餘氏的八倍,這麼多的鋪子莊子皆位置極佳,日進斗金,也不怪餘嫣兒出手闊綽。
於是,凌松柏便蒙生一個念頭,或許他跟餘嫣兒纔是真正的絕配。
然後,凌松柏開始注重自身,小短鬍鬚剔掉,穿着打扮也盡顯年輕化,還時不時的做出幾首酸腐詩句讚美一下餘嫣兒。
餘嫣兒雖然是商戶之女,可平日裏被餘家保護的極好,哪裏是凌松柏這個情場老手的對手,二人很快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凌松柏便反客爲主,直接用身份之事威脅凌老夫人,若是凌老夫人就犯,那他便還是安國公府二房老爺,再不必理會餘氏那個瘋婆子。
反之,凌松柏也已爲自己找好了餘嫣兒這條後路,實在不行,便帶着餘嫣兒一起去餘家請罪,大不了辭官之後一輩子當餘家的上門女婿。
有餘嫣兒這個妙齡又多金的女子作陪,此生無憾。
結果,凌老夫人因爲捨不得自己那點臉面根本不敢將當年之事公諸於衆,只能軟軟的應下二房以後由凌松柏作主。
凌松柏心中現在是後悔和得意共存,得意的是這麼多年他終於壓制老夫人揚眉吐氣了一回,後悔的是,他之前竟然沒有這個魄力早些提出來。
而餘嫣兒也在凌松柏的建議下,大肆買通府中下人。
現在的安國公府,正被餘嫣兒一手遮天,果然是有錢能使鬼推磨。
在凌松柏這裏從來沒有敗過的餘氏想要將自己的身世公諸於衆,也被老夫人給勸住。
在老夫人言明利害之後,餘氏有十分顧忌,現在將身世告知衆人,不僅會讓凌老夫人和餘氏面子落盡,更會惹得餘家的不滿,她的兒女們也會被人恥笑。
可餘嫣兒不僅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而大房那邊柳氏和凌玉嬌也聽到風聲,特意跟餘嫣兒站一隊,變着法兒的打壓凌千妙和凌其江,搶了餘氏剛拿到手的管家鑰匙,還非逼着餘氏搬到偏房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