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任紹的話,其他幾人的目光跟着望去,果真瞧見旁邊擺着一臺小巧的織布機。
呂梁擡眸看去,“是織布機沒錯,我在書上見到過。”
愛看書的他,之前在書本上見過,那是一本介紹各種奇物的書,與眼前一模一樣。
宋清淮勾脣淺笑,“嗯,內人比較好學。”
娘子敏而好學,與那些只知攀比的女子不同,這輩子能遇到她,並擁有她,是他之幸。
宋清淮提起蘇白英時,神情柔和,嘴角始終上揚着。
任紹讚道:“嫂夫人心靈手巧,宋兄好福氣。”
同時有點羨慕,想到父親送來的書信,頭都大了。
宋清淮笑了笑,給三人杯中續上茶水,轉移話題道:“任兄你爲何在此時告假,不打算參加秋闈嗎?”
任紹扶額苦笑,“嗐!老父親寫信催我回去成親,推不掉只能告假,秋闈的話不缺席,至於能不能考上,也管不了那麼多。”
逃避了好些年,再拖下去對方真成老姑娘,將來兩看相厭,還不如趁事情還沒到那種地步,將人娶進門,試着培養一下感情,實在合不來的話,大不了減少見面次數。
只是想到對方潑辣的性子,他就發怵,女子溫柔一點不好嗎?
宋清淮安慰,“你還年輕,再等三年沉澱一下,說不定成績更好。”
趙自秋見他神情鬱郁,端起茶杯,神情冷清,說出的話卻帶着暖意,“嗯,自秋以茶代酒,祝你們白頭偕老。”
趙自秋性格淡漠,給人不好相處的感覺,熟悉之後,便知他只是話少而已。
任紹舉起茶杯一飲而盡,“謝謝。”
淡淡的苦澀,如同他的心情,又不能喧之於口,只以獨自承受。
呂梁見狀,舉起茶杯跟了句,“白頭偕老!”
任紹握着空杯子嘆氣,宋清淮連忙給他續上。
這時茶兒端着托盤進來,朝幾人行了一禮,放下後安靜的退下。
話題被打斷,宋清淮招呼道:“新鮮的柿子,嘗一嘗。”
任紹拿了一個,“這玩意新鮮的很少喫到,一般都是做成果脯。”
呂梁拿起柿子左看右看,不知從何下手,於是又放下。
一心沉浸在書裏,這些零嘴他不怎麼上心,久而久之這些東西就不再送到他跟前。
宋清淮把糕點和蜜餞推到他跟前,“呂兄不喜歡嗎?還有糕點和蜜餞,別客氣隨意點。”
任紹把玩着手裏的柿子,漫不經心道:“呂兄一心撲在書裏,眼裏怕是沒有這些,應是不知從何下手。”
趙自秋瞥了呂梁一眼,見他面露異色,挑了挑眉,還真叫任紹這傢伙說對了。
幫忙解圍道:“呂兄心懷大志,自是不在意口腹之慾。”
呂梁被人議論,毫不在意,拿起一旁的糕點喫得津津有味。
閒話過後,幾人聊起書院哪些學子進步,聊着聊着話題扯到彭溢之身上。
任紹眉飛色舞的說着,“聽說謝家見彭家遲遲不請媒人上門商議親事,就派管家上門催促,你們猜怎麼着?”
宋清淮垂眸,掩住眼底的笑意,面對人去樓空的場景,謝家除了乾瞪眼,還能做何。
趙自秋端起茶喝了一口,不接他的話茬。
至於呂梁,這事於他而言,還不如一句詩有吸引力。
見無人配合,任紹不覺尷尬,自顧自顧的說着,“謝家差人調查,得知彭家幾天便離開臨江府,不知所蹤。”
說罷喝了茶,“更可笑的是,謝家女不相信此事,讓人砸彭家的門,最後還是謝公子出面阻止,彭家的門這才保住了。”
趙自秋總結道:“自視甚高。”
“趙兄說得太對了,謝家女可不就太自大,不把人放眼裏,還覺得人非他不娶,可笑。”任紹拍手稱快。
話罷,任紹突然發現,自己拖着不成親,與謝家女沒什麼差別,頓時有點兒心塞塞。
想着回去得跟對方道歉,把人晾了這麼些年,應該受了不少非議。
思及此,一陣悔意涌上心頭,閉嘴不言。
少了他的聲音,堂屋裏瞬間安靜下來。
宋清清見氣氛安靜,提起書院討論最多的史論題。
這個問題經常出現在考卷上,“呂兄,你對慶光六年的水患,有何見解?”
慶光六年,江河水患極其嚴重,百姓流離失所,地方官員毫不作爲,無家可歸又食不果腹,一時間餓死許多人。
憤怒的百姓聚集在一起,趁夜闖入官員家中,致使多人死亡,此事傳開後震驚朝野。
自此這件事成爲考生必答的史論題,然而答案各不相同。
呂梁被問及此事,放下糕點喝了口茶,方纔不緊不慢道:“某以爲,應當先安頓災民,官府開倉放糧,再在疏通河道。”
趙自秋接了一句,“應當組織災民一起疏通河道,人多力量大,至於糧食就由當地的富戶募捐。”
各有各的說法,一時間爭論不休。
直到蘇白英端着膳食過來,幾人意猶未盡的停下議論。
這道史論題,看似簡單,寫出讓考官滿意的答案,卻非常難。
畢竟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有溫和派的,主張安撫爲主,有激進派的,主張自食其力。
幾人見蘇白英過來,立刻起身道:“辛苦嫂夫人。”
蘇白英笑眯眯的,“說這話就見外了,快坐下。”
夫君往後要走仕途,若有幾個肝膽相照的好友,路會好走許多。
茶兒端着其它菜,張成抱着酒罈上來,八仙桌擺的滿滿當當,色香味俱全。
菜全部上桌後,蘇白英留下一句,喫好喝好便告退。
順便讓張成接待任紹和呂梁的書童。
任紹看着桌上的菜色,感動不已,因爲擺在他面前的菜,都是他愛喫的,再看他倆的神情,應當同樣如此,宋兄這個夫人了不得。
竟如此細心,有此賢妻,不怪宋兄對同窗邀他去花樓之事,嗤之以鼻。
若他有如此可心的夫人,也捨不得傷她的心。
舉起酒杯,“宋兄,多謝款待。”
趙自秋和呂梁同時舉杯,意思不言而喻。
宋清淮舉杯,“不必言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