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仗,打起來就沒停下。
用兵之計是軍中的機密,紀明珠不得而知。
也沒試圖去打聽什麼,給謝雲崢招惹麻煩。
她只知道逆賊派人來火燒糧倉,製造亂子,還派了兵力,奇襲朝廷大軍鎮守的城池。
糧倉有重病把守,沒燒成功。
但他們突然襲擊營地,製造了不小的混亂。
同一時間,魏家軍也遭受了襲擾。
叛賊此舉,可謂是四處點火,狂妄至極。
也不知道是有了必勝的法寶,還是被朝廷大軍打亂了計劃,開始狗急跳牆。
但也有高明之處,這麼一來,他們真正的目的反而沒那麼明顯了。
軍中有暴脾氣的,當即就要去追偷襲的敵軍,打對方個落花流水。
被謝雲崢制止。
後來他親自帶兵,去了天門關。
那是要扼之地,如果叛賊放棄攻入京城的計劃,從天門關退兵回老巢是最佳選擇。
叛軍雖然沒能勢如破竹打到京城,但他們謀劃多年,這會兒兵力還很充足,糧草也沒消耗殆盡。
沒人覺得叛賊會在此時退兵。
可發話的人是謝雲崢,軍中也沒人敢質疑他的決定。
謝雲崢帶兵離開後,軍營的守備更加森嚴。
就怕叛軍故技重施,又來偷襲。
受氣氛影響,紀明珠一顆心七上八下的,身體的弦緊緊繃着,怎麼也放鬆不了。
平日裏若無必要,連大帳都不出了。
天門關遠在百里之外,再有消息傳回來,謝雲崢的人馬已經遇上了蕭家的精銳兵馬。
叛軍本以爲裏應外合,可以殺朝廷個措手不及。
推翻王朝,擁立新主。
沒想到揚州私採鐵礦的事敗露,謝雲崢爲紀明珠出氣,又盯上了蕭家……
抽絲剝繭,竟發現了他們的祕密。
以至於提前做了準備,還做戲佑他們出兵。
牽一髮而動全身。
落進對方的陷阱,就代表勝算不大了。
眼下他們佔了幾座易守難攻的城池,但腹背受敵,時間長了極有可能被朝廷大軍困死。
沒法繼續前進,那就只能想辦法保住當前的實力。
雖然心有不甘,但蕭家人和叛軍首領還是決定退回老巢,自立爲王。
日後再找機會,攻進京城,吞下這大好河山!
如今被魏家軍和謝雲崢的兵馬圍追堵截,天門關是叛軍最好的突破口。
只要破了這一關,便可一路暢通,回到他們自己的地盤。
退兵是有些狼狽,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蕭家人以爲,退兵是最窩囊的結局。
沒想到又被謝雲崢壞了事。
蕭將軍下令,不惜一切代價攻下天門關。
割下謝雲崢頭顱者,賞萬金!
新朝建立,還可封侯拜相!
兩軍交戰,魏將軍欲支援謝雲崢。
卻有幕僚獻計,“何不再等等,待叛賊兵力消耗過半,您再出兵增援,屆時敵衰我盛,定能一舉將叛賊拿下!”
魏將軍遲疑,“可謝雲崢那邊兵力不足,能撐得住嗎?”
“謝將軍用兵如神,定能和逆賊交鋒個幾輪,消耗叛軍兵力的同時,打擊他們的士氣,以謝將軍的本事,不會讓叛軍輕易逃走,您別擔心沒法向皇上和黎民百姓交代。”
魏將軍覺得不妥。
這不是眼睜睜看着謝雲崢受困嗎?
“這不道義,日後我還有什麼臉面見謝雲崢?”
“此乃用兵之計,謝將軍知道了,也會同意的。”
魏將軍還是不同意。
但魏家子弟有人覺得此計甚好。
他們魏家在最後關頭擊敗了叛軍,收復失地。
待回京論功行賞,魏家定是頭功。
如此一來,宮裏的妹妹處境也能好些,日後孩子出生,被立爲太子。
外家強勢,太子的地位就穩了。
還有他們魏家的兒郎女郎,也能有更好的前程。
總而言之,他們魏家的地位將會拔高,短期內無人能動搖。
於是拱手附和,“我也覺得此計甚好,要是我們這會兒就去支援,那逆賊又當縮頭烏龜,這仗指不定要打到猴年馬月。”
“只要最後結果是誅殺逆賊,讓天下百姓免受戰亂之苦,我們魏家就問心無愧。”
“兵不厭詐,我們又不是丟下謝雲崢不管,只是讓敵人放鬆戒備罷了。”
“……”
魏將軍沉默半晌。
下令,“給謝雲崢傳信。”
既然皇上派他們一起來平定叛亂,那麼他們就得有商有量。
不然謝雲崢和他麾下的將士不知情,還以爲他們不去增援,豈不是寒了同僚的心?
魏家出了位皇后,已經夠出風頭了,有些東西不必再爭再搶。
不然等四海安定,魏家就如烈火烹油,成爲皇上的眼中釘,肉中刺。
魏將軍又下令,“叛賊膽敢再來襲擾,便將計就計!”
蕭家軍很龐大,但兵分幾路,分散了兵力。
把那些迷惑人的小隊一一剷除,給逆賊加把火,打亂他們的陣腳,也不失是個好法子。
幕僚還想再說,但魏將軍心意已決。
“蕭賊當年踩着紀將軍和數萬將士的屍骨上位,如今你們讓我吸謝雲崢的血,在他身後撿便宜,這與逆賊何異!”
賬內的人呼啦啦跪了一地。
沒人再敢多言。
魏將軍視線掃過自己的親兒子,“時刻注意天門關的情況,出了差池,我拿你是問!”
魏少將軍冷汗連連,總覺得父親看透了他的算盤。
連忙保證,“屬下定不負將軍信任!”
魏將軍這才滿意。
一條條命令下達出去以後,便和麾下的大將一起去看輿圖。
如果攻不下天門關,也不知道叛軍會不會找別的出路,逃回老巢。
又或是狗急跳牆,和朝廷來個你死我活。
之前兩軍交戰,還會有休戰的時候。
這次交手,戰火一起就沒再停過。
紀明珠不知道自己有多久沒見過謝雲崢。
聽說他守住了天門關。
叛賊卻從魏家軍那邊入手,突圍了出去。
於是,謝雲崢沒來得及喘口氣,就帶着人馬支援魏家軍去了。
前方戰場在變動,紀明珠也得跟着轉移。
一路往西北方向走,不知不覺,天氣就變暖了。
紀明珠還沒見到謝雲崢,反而收到了京城來的信。
寄信的人是安和郡主。
信封上明晃晃寫着明珠親啓。
確定自己是收信人,紀明珠沒有猶豫,拆開了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