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週歲禮物

發佈時間: 2025-04-07 14:48:32
A+ A- 關燈 聽書

蘇白英和宋清淮剛出門不久,溫卿卿帶着綠竹過來敲門。

“咚咚咚….”的敲門聲響起,無人應答。

鄭燕子在後院打理菜地,並未聽到。

好一會,裏面一點動靜也沒有,綠竹猜測道:“夫人,宋夫人可能不在家。”

溫卿卿柳眉微蹙,吩咐道:“你在敲一下,許是在後院未聽見,相識許久,還未見她出去過,如今天氣如此熱,更加不可能外出。”

兩人相識這段時間,蘇白英整天待在小院裏,不是在後院整理菜地,就是績麻縫製衣裳,就連去自家閒聊,也不忘帶上鞋墊,邊說話邊納鞋底。

一刻不得閒,有時是小孩的鞋子,有時男子的,若自己有她這麼勤快,那人會不會多看自己一眼。

轉而又否定掉,還是躺平比較舒服,不來就不來吧。

門再次被敲響,鄭燕子聽到聲響,心中納悶不已,會是誰來敲門。

拍了拍手,來到院門口,先問了句,“誰呀?”

家裏只有她一人,可不敢隨便給人開門。

“鄭娘子,我是綠竹。”

鄭燕子打開門,見門外站着溫卿卿和綠竹,笑道:“原來是肖夫人和綠竹姑娘,是來找我家夫人的吧,不巧,夫人和老爺外出了。”

溫卿卿拿帕子的手扇了扇,留下一句,“原來如此,等蘇妹妹回來後,你與她說一聲,苧麻已經買來了。”

鄭燕子面露喜色,“好的,肖夫人。”

“綠竹,走了。”

綠竹立刻跟上,“來了,夫人走慢些。”

溫卿卿這兩天纏着肖廷修,事情成了,本想告知蘇白英,卻不想對方出去了,前一刻自己還信誓旦旦說對方絕不會出門,立馬就被打臉了。

還好綠竹這丫頭心大,否則她臉往哪兒擱。

大街上,宋清淮帶着蘇白英走進首飾鋪,茶兒跟在身後,張成坐在騾車上等候。

夥計見有人進來,精明的眼神在宋清淮和蘇白英幾人身上掃過,掛着溫和的笑上前招呼,“客官裏邊請,二樓有雅間,幾位可要上去坐一坐?”

宋清淮衣裳料子雖然普通,氣質卻文雅得體,迎來送往的夥計可不會狗眼看人低。

宋清淮掃了眼夥計,轉而問道:“可有小孩子的配飾?”

首飾鋪子的雅間,專門用來接大戶人家的女眷,可不是他們能去的,自己幾斤幾兩還是清楚的,雖然手裏有點兒銀錢,也不是這樣花的。

夥計眼前一亮,笑容越發真誠了幾分,“有的有的,客官請隨小的前來。”

蘇白英跟在宋清淮身邊,沒有說話,清亮的眼眸四處掃視,被鋪子裏的首飾晃花了眼。

不愧是府城,一間普通的首飾鋪,就有這麼多好東西。

夥計帶着兩人來到一旁,飛快的介紹道:“客官,這些適孩子配戴的飾品,都是小女孩喜歡的珠花,還有粉色小耳墜。”

蘇白英掃一眼,確實都是小姑娘的髮飾,若她年輕個十歲,看到這些首飾,說不得就賴在這兒了,因爲實在是太好看,那粉色的珠花,真的很好看。

蘇白英從櫃檯上移開眼睛,打斷夥計的介紹,“夥計,可有小男孩佩戴的鐲子,帶小鈴鐺的。”

夥計愣了一瞬,很快調整好表情,立刻來到另一個櫃檯,“客官,這裏有各式各樣的鐲子。”

蘇白英目光立刻被這些鐲子吸引住,金色的鐲子,上面掛着各式各樣的配飾,模樣憨態可掬。

蘇白英立刻指着其中一對鐲子,“夫君,這個好看。”

宋清淮循聲望去,就見鐲子上掛着兩只葫蘆鈴鐺,精緻小巧。

對此宋清淮沒有太多想法,爽快的應下,“好,就它吧,夥計拿兩對。”

夥計眉開眼笑的應下,“好嘞。”

本以爲賣出一對就很好了,卻不想對方一下子要兩對,果然真心實意來買東西的人,都比較低調。

從首飾鋪出來,宋清淮帶着蘇白英來到隔壁成衣鋪。

走進成衣鋪,蘇白英還沒反應過來,提醒道:“夫君,這裏沒有孩子的衣裳。”

宋清淮言簡意賅道:“給你買。”

蘇白英對穿着比較隨意,“家裏有衣裳,不用浪費銀錢。”

宋清淮拉着人往裏走,彎着腰小聲道;“娘子不必省着,女爲悅己者容,爲夫喜歡看你穿的漂漂亮亮。”

說實話,蘇白英被這樣的他給深深地吸引住,難怪人們常說,年紀大會疼人,確實如此。

正當蘇白英感動不已時,隔壁傳來一道刺耳的聲音,“走走走,成色如此差的絡子,咱們鋪子可不收。”

皺了皺眉,對這道聲音的主人,莫名的不喜。

緊接着一道柔柔的女聲響起,“掌櫃的,你再看看,還有其它樣式,便宜些也無妨。”

“滾滾滾,別擋着鋪子的生意。”

蘇白英神情一震,這聲音好熟悉,是五妹的,腳步立刻往外走。

“娘子,怎麼了?”宋清淮察覺到她的異樣,詢問道。

“我好像聽到五妹的聲音。”說着就朝外面跑去。

走進隔壁鋪子,並未瞧見熟悉的身影。

一道諂妹的聲音響起,“客官裏邊請,鋪子裏昨個兒新進了一批料子,輕薄又透氣。”

聽到他的聲音,蘇白英急切的問道:“方纔與你說話的人呢?”

夥計被問的一愣,上下打量了眼蘇白英,見她衣着樸素,不耐煩道:“走了。”

一包普通貨色的絡子,他又不是開善堂的,怎麼可能會收。

蘇白英沒在鋪子裏看到人,立刻轉身往外走,站在鋪子門口四處張望,人來人往的街道,並未瞧見熟悉的身影。

宋清淮安慰道:“娘子別急,妹夫怎麼說也是個秀才,定會照顧好五妹的。”

蘇白英卻不放心,“五妹來賣絡子,肯定要去布莊,咱們沿着街道找一找,說不定能遇見。”

吳家家世貧寒,五妹來賣絡子,肯定過得不好,府城開銷大,說不定連下鍋的米都沒有。

否則五妹的語氣,不會低聲下氣,越想越擔心,蘇白英連着找了好幾家布莊。